
[957P]高貴的失敗者:日本史上十個悲劇英雄的殞落 作者:伊文‧莫里斯(Ivan Morris)
NT$ 599.00
全球公認,研究日本文化與武士英雄的經典著作
也是作者獻給摯友──三島由紀夫的追思之作
「對日本勇者而言,死亡有其心理層面的意義,
畢竟死亡體現了英雄的存在。
面對潰敗所展現的高貴人格,再一次突顯了命運的乖舛,
以及真誠面對一生終點的英雄氣度。」──伊文.莫里斯
收集古今大量史料,考證細節,以半故事體裁寫就,
細膩刻劃日本十幅經典悲劇英雄肖像與其心理:
小碓尊 ◆ 捕鳥部萬 ◆ 有間皇子 ◆ 菅原道真 ◆ 源義經
楠木正成 ◆ 天草四郎 ◆ 大鹽平八郎 ◆ 西鄉隆盛 ◆ 神風特攻隊
在西方文學或傳說裡,充滿了各種真實或虛構的英雄故事,絕大多數的英雄都有以下共同元素:為實現目標而英勇犧牲,最終獲得勝利。然而,日本許多最受尊敬的英雄,往往都是在未能實現目標的情況下殞命,甚至,他們在一開始就明白:自己將會以慘敗和死亡告終。這種無畏死亡的壯烈情懷,長久以來塑造了日本的個人和社會集體意識。
本書作者伊文.莫里斯是研究日本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學者,他以九個歷史人物的生死為題,如菅原道真、源義經、西鄉隆盛等人,刻劃這些悲劇英雄在面對死亡的堅定意志,無論是戰死沙場、處決受死、放逐而終,或是極富戲劇性的自盡,這些人都坦然接受潰敗的命運,並在後人心目中獲得崇高地位,榮登英雄殿堂。
這樣的情懷,也為二戰時的日本帶來影響,當時出現了一支充滿傳奇色彩的神風特攻隊,這些壯士即便自知無法撼動戰爭大局,卻仍然為了國家大義而從容赴死,莫里斯同樣做了深刻的心理描繪與分析,並收錄書中,成為第十個主題。
日本「悲劇英雄」的生命拋物線:
「忠心投效於無望的戰鬥、得到最初的成就,
卻遭遇慘烈的失敗,並勇敢而尊貴的死亡。」
伊文.莫里斯同時也是三島由紀夫的好友,而本書更是被視為在三島由紀夫切腹後,分析日本自殺與英雄文化脈絡最重要的參考著作。莫里斯以細膩筆觸、動人且充滿故事性的敘事,加之大量第一手史料、當代文件、詩歌、文學作品等等,並引用許多英雄書寫的詩句、日記,描繪還原出十幅日本悲劇英雄的經典肖像,帶領讀者深入日本民族的內在世界,了解那些長久以來支持著日本人心靈的重要基石。
────
「那些無法返家的英雄,在澈底的努力之後,得嘗苦果。」
「日本武士英雄深知,不管他贏得多少戰鬥、多少勳章,人生最終必然以悲劇落幕。」
「英雄必須為高貴的生命終點做好準備。最終面對命運的那一刻,將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
──伊文.莫里斯
★本書特色:
1. 以充滿故事性的敘事,帶領讀者快速理解書中人物的故事
2. 參考大量史料、詩歌與信件,立體剖析悲劇英雄的心理與文化脈絡
3. 文筆細膩真摯,分析卓有見地,被亞洲文化史學界視為經典之作
★名人推薦:
于乃明 前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教務長
工頭堅 旅行長
矢板明夫 日本資深媒體人
洪維揚 「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我非常欽佩莫里斯的研究,每一個章節都打開了通往日本的深邃渠道。我相信任何讀者都會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日本文化知識。此外,儘管莫里斯的研究深刻踏實,但他的筆鋒仍時時保有情感溫度與明晰度。他不時將日本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而非將日本視為徹底封閉的奇異系統。本書細節飽滿、資訊豐富。
──羅伯特.傑伊.利夫頓(Robert Jay Lipton),《紐約時報》書評
►莫里斯的研究時間跨距廣大,從四世紀半神話的武尊,到風格激進而悲愴的神風特攻隊,他研究數位已死而終的英雄人物,而這些角色若生在其他國家,必定遭到歷史的遺棄,而在日本,人們自這些悲劇角色身上,獲得無限的想像。
──麥可.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日本時報》書評
★目錄:
推薦序──茱麗葉.溫特斯.卡本特
獻詞與致謝
作者序
第一章 小碓尊:英雄的光榮敗戰之路
第二章 捕鳥部萬:首位潰敗英雄代表
第三章 有間皇子:純真而又不幸的憂鬱皇子
第四章 菅原道真:流放烈士的純真與情感
第五章 源義經:完美英雄的生命拋物線
第六章 楠木正成:七生報國,忠勇的擁皇大將
第七章 天草四郎:日本的彌賽亞
第八章 大鹽平八郎:心繫人民的武士哲學家
第九章 西鄉隆盛:日本最後的武士代表
第十章 神風特攻隊:如盛開櫻花般墜落……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伊文.莫里斯(Ivan Morris)
於哈佛大學主修日本語言和文化,隨後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著作廣泛涵蓋現代與古代日本題材,並翻譯無數古典與當代的日本文學作品,包括《光輝王子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Shining Prince,曾獲戴夫庫柏文學獎)、清少納言的《枕草子》(The Pillow Book of Sei Shōnagon)與《夢浮橋》(As I Crossed A Bridge of Dreams)等等。
莫里斯曾1960年至1973年間任職哥倫比亞大學;1966年至1969年間擔任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系主任,其學術成就與地位,至今仍被視為該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同時為美國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創始成員與董事會成員。身為三島由紀夫的好友,他希望此書能夠提供三島之死的前後歷史脈絡,並將此書獻給好友。
譯者:李靜怡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系所畢業。譯有《重新想像印度: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潛力解碼》、《英國下一步:後脫歐之境》、《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義文化史》等書。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數年前,我參加了同志社大學新生與教職員入學典禮,當時日本牧師正在向基督教同仁與學生解釋基督教的精神。可想而知,「愛鄰如己」與「如果有人打你右臉,就把左臉也給他打」等等,乃為人人朗朗上口的基督教精神,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牧師以「敗戰」解釋基督教教義。雖然我對牧師的說法感到詫異,但由於先前讀過伊文.莫里斯的《失敗的高貴》(The Nobility of Failure)一書,我得以理解牧師的觀點如何與日本精神契合。事實上,對於西方人來說,奮不顧身地加入崇高而毫無勝算的絕望戰鬥並非人生之道,但是當時滿堂的參與者,無不顯露肅穆的神情。我再次很高興地感到自己從此書受益良多。
儘管位於太平洋兩側的日本與美國,文化與傳統大為迥異,但是各自對英雄人物擁有深刻而強烈的欽慕。博學、文筆流暢、時而幽默的伊文.莫里斯認為日本偏愛悲劇或「失敗」的英雄,他們因真誠而純潔的目的奉獻生命,並且無法得到成功的冠冕。他講述了十個歷史人物(或說十組,最後一章為二戰時期神風特攻隊員的故事),他們都在澈底的努力之後,得嘗苦果。奇妙的是,在西方人的眼光看來,日本英雄的失敗能夠越澈底越痛苦越好,而與他們相關的傳說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英雄的傳說都具有神話成分。
當然,在日本傳統中,失敗本身並未帶有任何崇高的意涵。許多日本英雄人物是戰士;許多人甚至是頑固的傳統分子或大膽的反叛分子;也有人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常常相當孤獨、遭遇背叛,甚至樂於擁抱死亡與命運。他們的生命(或說他們的死亡)中最特殊的部分,在於其榮譽、正直與精神意志,他們如此從一而終地步向無可避免的結局。

也是作者獻給摯友──三島由紀夫的追思之作
「對日本勇者而言,死亡有其心理層面的意義,
畢竟死亡體現了英雄的存在。
面對潰敗所展現的高貴人格,再一次突顯了命運的乖舛,
以及真誠面對一生終點的英雄氣度。」──伊文.莫里斯
收集古今大量史料,考證細節,以半故事體裁寫就,
細膩刻劃日本十幅經典悲劇英雄肖像與其心理:
小碓尊 ◆ 捕鳥部萬 ◆ 有間皇子 ◆ 菅原道真 ◆ 源義經
楠木正成 ◆ 天草四郎 ◆ 大鹽平八郎 ◆ 西鄉隆盛 ◆ 神風特攻隊
在西方文學或傳說裡,充滿了各種真實或虛構的英雄故事,絕大多數的英雄都有以下共同元素:為實現目標而英勇犧牲,最終獲得勝利。然而,日本許多最受尊敬的英雄,往往都是在未能實現目標的情況下殞命,甚至,他們在一開始就明白:自己將會以慘敗和死亡告終。這種無畏死亡的壯烈情懷,長久以來塑造了日本的個人和社會集體意識。
本書作者伊文.莫里斯是研究日本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學者,他以九個歷史人物的生死為題,如菅原道真、源義經、西鄉隆盛等人,刻劃這些悲劇英雄在面對死亡的堅定意志,無論是戰死沙場、處決受死、放逐而終,或是極富戲劇性的自盡,這些人都坦然接受潰敗的命運,並在後人心目中獲得崇高地位,榮登英雄殿堂。
這樣的情懷,也為二戰時的日本帶來影響,當時出現了一支充滿傳奇色彩的神風特攻隊,這些壯士即便自知無法撼動戰爭大局,卻仍然為了國家大義而從容赴死,莫里斯同樣做了深刻的心理描繪與分析,並收錄書中,成為第十個主題。
日本「悲劇英雄」的生命拋物線:
「忠心投效於無望的戰鬥、得到最初的成就,
卻遭遇慘烈的失敗,並勇敢而尊貴的死亡。」
伊文.莫里斯同時也是三島由紀夫的好友,而本書更是被視為在三島由紀夫切腹後,分析日本自殺與英雄文化脈絡最重要的參考著作。莫里斯以細膩筆觸、動人且充滿故事性的敘事,加之大量第一手史料、當代文件、詩歌、文學作品等等,並引用許多英雄書寫的詩句、日記,描繪還原出十幅日本悲劇英雄的經典肖像,帶領讀者深入日本民族的內在世界,了解那些長久以來支持著日本人心靈的重要基石。
────
「那些無法返家的英雄,在澈底的努力之後,得嘗苦果。」
「日本武士英雄深知,不管他贏得多少戰鬥、多少勳章,人生最終必然以悲劇落幕。」
「英雄必須為高貴的生命終點做好準備。最終面對命運的那一刻,將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
──伊文.莫里斯
★本書特色:
1. 以充滿故事性的敘事,帶領讀者快速理解書中人物的故事
2. 參考大量史料、詩歌與信件,立體剖析悲劇英雄的心理與文化脈絡
3. 文筆細膩真摯,分析卓有見地,被亞洲文化史學界視為經典之作
★名人推薦:
于乃明 前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教務長
工頭堅 旅行長
矢板明夫 日本資深媒體人
洪維揚 「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我非常欽佩莫里斯的研究,每一個章節都打開了通往日本的深邃渠道。我相信任何讀者都會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日本文化知識。此外,儘管莫里斯的研究深刻踏實,但他的筆鋒仍時時保有情感溫度與明晰度。他不時將日本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而非將日本視為徹底封閉的奇異系統。本書細節飽滿、資訊豐富。
──羅伯特.傑伊.利夫頓(Robert Jay Lipton),《紐約時報》書評
►莫里斯的研究時間跨距廣大,從四世紀半神話的武尊,到風格激進而悲愴的神風特攻隊,他研究數位已死而終的英雄人物,而這些角色若生在其他國家,必定遭到歷史的遺棄,而在日本,人們自這些悲劇角色身上,獲得無限的想像。
──麥可.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日本時報》書評
★目錄:
推薦序──茱麗葉.溫特斯.卡本特
獻詞與致謝
作者序
第一章 小碓尊:英雄的光榮敗戰之路
第二章 捕鳥部萬:首位潰敗英雄代表
第三章 有間皇子:純真而又不幸的憂鬱皇子
第四章 菅原道真:流放烈士的純真與情感
第五章 源義經:完美英雄的生命拋物線
第六章 楠木正成:七生報國,忠勇的擁皇大將
第七章 天草四郎:日本的彌賽亞
第八章 大鹽平八郎:心繫人民的武士哲學家
第九章 西鄉隆盛:日本最後的武士代表
第十章 神風特攻隊:如盛開櫻花般墜落……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伊文.莫里斯(Ivan Morris)
於哈佛大學主修日本語言和文化,隨後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著作廣泛涵蓋現代與古代日本題材,並翻譯無數古典與當代的日本文學作品,包括《光輝王子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Shining Prince,曾獲戴夫庫柏文學獎)、清少納言的《枕草子》(The Pillow Book of Sei Shōnagon)與《夢浮橋》(As I Crossed A Bridge of Dreams)等等。
莫里斯曾1960年至1973年間任職哥倫比亞大學;1966年至1969年間擔任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系主任,其學術成就與地位,至今仍被視為該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同時為美國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創始成員與董事會成員。身為三島由紀夫的好友,他希望此書能夠提供三島之死的前後歷史脈絡,並將此書獻給好友。
譯者:李靜怡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系所畢業。譯有《重新想像印度: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潛力解碼》、《英國下一步:後脫歐之境》、《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義文化史》等書。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數年前,我參加了同志社大學新生與教職員入學典禮,當時日本牧師正在向基督教同仁與學生解釋基督教的精神。可想而知,「愛鄰如己」與「如果有人打你右臉,就把左臉也給他打」等等,乃為人人朗朗上口的基督教精神,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牧師以「敗戰」解釋基督教教義。雖然我對牧師的說法感到詫異,但由於先前讀過伊文.莫里斯的《失敗的高貴》(The Nobility of Failure)一書,我得以理解牧師的觀點如何與日本精神契合。事實上,對於西方人來說,奮不顧身地加入崇高而毫無勝算的絕望戰鬥並非人生之道,但是當時滿堂的參與者,無不顯露肅穆的神情。我再次很高興地感到自己從此書受益良多。
儘管位於太平洋兩側的日本與美國,文化與傳統大為迥異,但是各自對英雄人物擁有深刻而強烈的欽慕。博學、文筆流暢、時而幽默的伊文.莫里斯認為日本偏愛悲劇或「失敗」的英雄,他們因真誠而純潔的目的奉獻生命,並且無法得到成功的冠冕。他講述了十個歷史人物(或說十組,最後一章為二戰時期神風特攻隊員的故事),他們都在澈底的努力之後,得嘗苦果。奇妙的是,在西方人的眼光看來,日本英雄的失敗能夠越澈底越痛苦越好,而與他們相關的傳說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英雄的傳說都具有神話成分。
當然,在日本傳統中,失敗本身並未帶有任何崇高的意涵。許多日本英雄人物是戰士;許多人甚至是頑固的傳統分子或大膽的反叛分子;也有人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常常相當孤獨、遭遇背叛,甚至樂於擁抱死亡與命運。他們的生命(或說他們的死亡)中最特殊的部分,在於其榮譽、正直與精神意志,他們如此從一而終地步向無可避免的結局。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