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7] 受用一生的王陽明心學 作者: 張超 出版社:重慶 9787229072384
NT$ 285.00
受用一生的王陽明心學
作者: 張超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語言:簡體中文
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人,也是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王陽明的「心學」無疑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激烈的競爭,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越發孤寂。《受用一生的王陽明心學》借力陽明心學所弘揚的主體意識,強調自我內心的力量,幫助現代讀者透明本心、開懷灑脫,積極開拓事業、舒緩被欲望折磨的痛苦,使生命更輕松、更精彩。
目錄
第一章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王陽明說「心力」
關注心之本體
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
良知在人心,勿迷失自己
每個人都是神聖而偉大的
聖人之心如明鏡,應變無窮
第二章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說「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像聖人一樣立志於道
堅持心之所想,最終成為力之所及
立志要選對方向,也要量力而行
立大志,成大事
第三章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王陽明說「德性」
以德為先,良知自在人心
仁者愛天下萬物
成大事,心中當有大氣象
凡事當以誠待之
做人當頂天立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將美好的品德根植於心
修煉不遷怒於人的品德
第四章 「無有作惡」,不動於氣--王陽明說「寬心」
調整心態,不為泥濘所累
看破世情,身處繁華而不動
清空心靈,淡看榮辱毀譽
敞開胸懷,免被俗世塵埃所擾
存天理,去人欲
順其自然者,當成大器
安貧樂道,泰然自若
第五章 心之本體,原自不動--王陽明說「淡定」
心若不動,則不為環境所束縛
心無外物,誰能擾我
非寧靜無以致遠
懷一顆清凈心,遠離外界的煩擾
氣定神閑,不受外物所擾
悉心靜坐,沉靜內心
以淡定的心態應對失敗
第六章 動心忍性之徐,恍若有悟--王陽明說「包容」
擁有像聖人一樣的寬廣胸襟
擋住別人,也會堵自己的路
做人要忍讓內斂
對待惡人,寬容地安撫比責罰更有效
忍小過,成大事
第七章 為學之要,只在着實操存,密切體認--王陽明說「學問」
使學問融會貫通於內心深處
學問自在內心,不宜外求
把知識化為心上的智慧
在萬事萬物上學習,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做學問要循序漸進,才能有所長進
有一種方法叫「心上學」
拋棄虛浮的文辭,追求經典的實質
學問要點化,但不如自己悟
第八章 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王陽明說「做事」
人要在事上磨煉下功夫
學會變通,因時而動
打消急於求成的念頭
再細小的事,也值得用心去做
從自省中完善自己
第九章 士大夫志行無漸,不因毀譽而有榮辱--王陽明說「官道」
居官當修德業
為官當有士大夫氣節
及時論功行賞,論罪處罰
為國為民立遠謀
第十章 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王陽明說「行孝」
行孝,首先要使父母無憂
要有誠於孝親的心
孝順要發自內心,由衷201而出
孝順父母,經不起等待
第十一章 善者固吾師,不善者亦吾師--王陽明說「交友」
結交朋友當互相謙讓
以友為鏡,察己不足
切忌不講策略地當面指責他人
少指責,多贊美
第十二章 須從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濁清--王陽明說「死亡」
智慧地看待生死苦樂
生未可喜,死亦未可悲
生死如晝夜交替一樣平常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其長度
第十三章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王陽明說「圓滿」
依心行事,體味圓滿
養心,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空心,才會心靈清明不糊塗
真正地實現知行合一
收回
序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張居正、曾國藩、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等人的共同偶像,他又被毛澤東、黃宗羲、章太炎、梁啟超、李宗吾等人一致推崇,他是誰?他就是中國歷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的「真三不朽」聖人王陽明,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王陽明作為心學大師,在世界范圍內他是與尼采齊名的偉大哲學家,在中國歷史上他又是與孔孟並稱的儒家聖人。

作者: 張超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語言:簡體中文
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人,也是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王陽明的「心學」無疑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激烈的競爭,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越發孤寂。《受用一生的王陽明心學》借力陽明心學所弘揚的主體意識,強調自我內心的力量,幫助現代讀者透明本心、開懷灑脫,積極開拓事業、舒緩被欲望折磨的痛苦,使生命更輕松、更精彩。
目錄
第一章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王陽明說「心力」
關注心之本體
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
良知在人心,勿迷失自己
每個人都是神聖而偉大的
聖人之心如明鏡,應變無窮
第二章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說「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像聖人一樣立志於道
堅持心之所想,最終成為力之所及
立志要選對方向,也要量力而行
立大志,成大事
第三章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王陽明說「德性」
以德為先,良知自在人心
仁者愛天下萬物
成大事,心中當有大氣象
凡事當以誠待之
做人當頂天立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將美好的品德根植於心
修煉不遷怒於人的品德
第四章 「無有作惡」,不動於氣--王陽明說「寬心」
調整心態,不為泥濘所累
看破世情,身處繁華而不動
清空心靈,淡看榮辱毀譽
敞開胸懷,免被俗世塵埃所擾
存天理,去人欲
順其自然者,當成大器
安貧樂道,泰然自若
第五章 心之本體,原自不動--王陽明說「淡定」
心若不動,則不為環境所束縛
心無外物,誰能擾我
非寧靜無以致遠
懷一顆清凈心,遠離外界的煩擾
氣定神閑,不受外物所擾
悉心靜坐,沉靜內心
以淡定的心態應對失敗
第六章 動心忍性之徐,恍若有悟--王陽明說「包容」
擁有像聖人一樣的寬廣胸襟
擋住別人,也會堵自己的路
做人要忍讓內斂
對待惡人,寬容地安撫比責罰更有效
忍小過,成大事
第七章 為學之要,只在着實操存,密切體認--王陽明說「學問」
使學問融會貫通於內心深處
學問自在內心,不宜外求
把知識化為心上的智慧
在萬事萬物上學習,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做學問要循序漸進,才能有所長進
有一種方法叫「心上學」
拋棄虛浮的文辭,追求經典的實質
學問要點化,但不如自己悟
第八章 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王陽明說「做事」
人要在事上磨煉下功夫
學會變通,因時而動
打消急於求成的念頭
再細小的事,也值得用心去做
從自省中完善自己
第九章 士大夫志行無漸,不因毀譽而有榮辱--王陽明說「官道」
居官當修德業
為官當有士大夫氣節
及時論功行賞,論罪處罰
為國為民立遠謀
第十章 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王陽明說「行孝」
行孝,首先要使父母無憂
要有誠於孝親的心
孝順要發自內心,由衷201而出
孝順父母,經不起等待
第十一章 善者固吾師,不善者亦吾師--王陽明說「交友」
結交朋友當互相謙讓
以友為鏡,察己不足
切忌不講策略地當面指責他人
少指責,多贊美
第十二章 須從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濁清--王陽明說「死亡」
智慧地看待生死苦樂
生未可喜,死亦未可悲
生死如晝夜交替一樣平常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其長度
第十三章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王陽明說「圓滿」
依心行事,體味圓滿
養心,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空心,才會心靈清明不糊塗
真正地實現知行合一
收回
序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張居正、曾國藩、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等人的共同偶像,他又被毛澤東、黃宗羲、章太炎、梁啟超、李宗吾等人一致推崇,他是誰?他就是中國歷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的「真三不朽」聖人王陽明,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王陽明作為心學大師,在世界范圍內他是與尼采齊名的偉大哲學家,在中國歷史上他又是與孔孟並稱的儒家聖人。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