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sg-11134201-22110-8y3dw0f6qijv01

[755K-5] 如來之子:踏上21公里外的生命地圖 作者: 釋覺誠 出版社:香海文化

NT$ 253.00


如來之子:踏上21公里外的生命地圖

作者: 釋覺誠  追蹤作者

出版社:香海文化 

一位僧侶
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
一種從未聽說的語言
都因為
一 份 承 擔
深植下 5475 天的留駐

十五年的無私歲月
勇敢無畏的
牽起  
一雙雙無辜天真的小手
帶領他們掀起生命另一頁

第一位受巴西政府肯定的比丘尼,獲頒榮譽市民獎

「孤單一人面對陌生的環境,心情有些恐慌不安。孤僧心情,不敢對人言說。不過,對師父上人及常住的安排,我心甘情願地接受,從此認真在生活中『投胎』做巴西人。」──覺誠法師

是怎樣的一種勇氣?
是何等的宗教情操?
能讓一位比丘尼如此堅忍不拔?
不只一次遭遇搶劫
甚至真槍實彈的手槍抵在脆弱的頸項上
依舊不退道心,從未放棄
只為不負師父重任
不愧身披袈裟的重責
只因「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

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再從台灣到巴西,數十萬公里難以想像的距離,阻擋不了愛與慈悲的傳遞。

佛光山覺誠法師,馬來西亞籍華人,1992年奉師命前往巴西弘法,一句承諾,無怨無悔的度過十五個寒暑。面對從無到有,建寺的種種艱辛,環境縱然苛刻,覺誠法師憑著出家人的使命,不屈不饒的讓佛教逐漸在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國家巴西中慢慢發芽,更創建南美洲第一大寺「如來寺」。

「21里」是巴西有名的貧民窟,猶如境外之地般犯罪猖獗,當地人望而卻步,唯有一位比丘尼──覺誠法師,敢踏入這塊「無法之地」。一次又一次,深入「21里」拉起一個又一個何其無辜的懵懂孩子,更奉星雲大師慈示,正式成立「如來之子教養計畫」,至今,上千個孩子受惠,這本書,不只是弘法紀實,更串起一個個愛與慈悲的故事。

故事,仍再繼續著……

「慈善救濟雖然重要,但教育文化更重要。由文化、教育來培養人才,從思想見解上改造人心,才是根本的救濟。」──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名人推薦

「覺誠法師成立『如來之子』教育計畫,為貧民孩童開創出一條光明的大道。此教育計畫深受當地政府及聯合國的肯定,孩子們也因『如來之子』教育計畫而改變生命。」──南美洲佛光山總住持 妙遠法師

「覺誠法師走在巴西的一步一腳印,種種艱辛,都已化為長續慧命的逆增上緣。
《如來之子》可說是他及一群道心堅定的修行者,在度眾利生路上譜寫出來的傳奇。」── 馬來西亞祝福文化總編輯 蕭依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覺誠法師

馬來西亞籍華人,出家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二十七年,熱衷推廣人間佛教,在巴西及南美洲弘法逾十五年。目前服務於新馬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與教育,期望人間充滿兒童的嬉笑聲、少年的歡樂聲、青年的歌聲、長者的念佛聲。
 
 
目錄
【推薦序】 人間菩薩的行者 釋妙遠
【推薦序】 堅忍不拔的修行者 蕭依釗
【推薦序】 遇見「如來之子」 蔡榮豐、蔡青樺
【自序】   十五年

萬里僧蹤 承擔就有力量

第一章 初入叢林
叢林生活
寶橋承諾
剃度出家

第二章 投生巴西
南美弘法
學做巴西人
建寺艱辛
無生法忍
艱巨工程
雪中送炭
創意天井
後山禪園
妙遠三句話
聖誕禮物

第三章 小鎮傳奇
科奇亞小鎮
開光大典
教化社會

第四章 如來之子
邊緣孩子
走入貧民窟
桑巴足球隊
改寫生命
法師麵包

第五章 弘法度眾
結緣不結怨
素食接引
葡語心經
禪修重地
巴西沒有巴西人
東方明珠
護法信徒
亞馬遜河

第六章 巴西初體驗
人生第一次
巧智化險

第七章 美麗句點
告別巴西

後記   菩提種子
聖保羅的傳奇
逆風成長
 
看更多
 

推薦序

遇見「如來之子」

時間回溯到十三年前……

二○○三年,因為攝影的因緣,受到佛光會巴西協會督導張勝凱的邀約,代表臺灣前往巴西聖保羅美術館參展。到了當地,因為想拍攝不同的人文風景,便提出想前往「21公里」的要求。「21公里」是當地人所熟悉的貧民窟,也是治安死角地帶,沒有人敢放心帶著我們前往,後來經人告知:「只有一個人可以帶你們安全進出,那就是如來寺的覺誠法師。」

當時,並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認為佛教就是一群老人家拜拜求菩薩,內心也質疑,拜佛有什麼用呢?生病就是要看醫生,生意興隆就是要自己努力,把這些期許寄諸在求神拜佛上,不就是一種迷信嗎?

我們前往如來寺的時候,道場仍在工程中,覺誠法師熱心的帶著我們前往「21公里」,一到當地,面對你所看見的景象,不自覺的就會產生恐懼感,環境髒亂不說,整體充滿暴力的氛圍,甚至孩子手上拿著的一把把玩具槍,眼前的一切,怵目驚心的讓人說不出話。

相較起我們的驚懼,覺誠法師自然的與貧民窟的居民互動,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如同家人般的牽起他們的手,關心招呼、話家常,一幕幕的真情流露,對照自己內心的起伏不安,形成一種強烈的衝擊。在貧民窟裡,凡是有「如來之子」的家庭,家裡環境都相較的清潔乾淨,他們見到人總是微笑合掌,聲聲字正腔圓的「阿彌陀佛」,會讓人誤以為回到熟悉的臺灣。看看眼前的孩子,想著附近正拿著玩具槍嬉鬧的孩童,差異極大的對比,加上內心的衝擊,當下忍不住反覆思索彼此的不同,難道,這就是學佛跟沒學佛者的差異嗎?

在如來寺停留了一個星期,恰逢開光落成典禮發佈記者會,如來寺有「南美洲第一大寺」之稱的美譽,吸引眾多媒體前來採訪。那個時候我們也不太認識佛光山,跟如來寺尚未熟悉,但卻有種如同一家人的親切感,看到記者會前一切尚未佈置就緒,心裡不免都跟著緊張起來。但是,覺誠法師的淡定、安然,不疾不徐的面對任何大小狀況,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記者會上,主位放著一把空椅,覺誠法師則坐在椅子下的小板凳上對著記者說話,讓人不免好奇為什麼要保留空椅?後來才得知,那是代表星雲大師的法座;一時之間,說不出的感動湧上心頭,可以感受到覺誠法師對於大師,除了依教奉行,更深層的是發自內心的恭敬。

而那麼忙碌的記者會現場,覺誠法師仍然細心的關照我們,掛念我們是否已用餐?甚至擔心聖保羅美術館的攝影展開幕沒人替我們翻譯等等,一個星期以來的種種問候關心,不只是感動,從覺誠法師言行中,體會到很美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他似母親的情感胸懷去照護著「如來之子」,更能從覺誠法師的待人處事中,看到星雲大師的「心」。除了相對的觀照自己外,開始產生想尋求那樣美好境界的嚮往,很自然的,便要求在如來寺皈依,同時開啟了我們學佛的因緣。

轉眼十三年,因為星雲大師的慈悲,以及覺誠法師的堅忍毅力,在全球佛光人永不退票的齊心聚力下,巴西如來寺的「如來之子」培育計畫至今仍在進行著,全世界的有緣人,延續著當初的信念,一棒接著一棒的從不放棄。這樣善美的教育計畫,希望能幫助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更能提升家庭素養,脫離貧困的窘境,甚而逐漸改善因為大環境影響而產生的偏差價值觀。從「如來之子」的每位孩子身上可以發現,佛法已落實在他們生活中,他們感謝大師讓他們有機會「走出去」,看見寬廣的世界;他們也對周遭一切充滿感恩心,甚至可以看到在足球比賽中,每進一球,孩子們皆虔誠雙手合十,感謝眾緣成就。

記憶中的「21公里」已逐漸模糊,看著如今的「如來之子」,清澈專注的眼神,溫和有禮的行儀,每位孩子都是我們的驕傲。如果說這些孩子因為「如來之子」而重生;同樣的,我們的生命歷程,也因為遇見他們而更加精采,法喜充滿。

蔡榮豐、蔡青樺/影像創作者、青樺企業董事長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