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N-1💓] 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精裝版) 作者:楊照 ISBN:9789861738970 出版社:麥田
NT$ 299.00
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不值得活!
「楊照經典學」全面解析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文學硬漢與他的《戰地春夢》、《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生命故事就像冰山,顯露出來的只有十分之一,而那底下的十分之九始終少有人真正進入。楊照此回全面解析海明威這位特出的文學大家,不僅從其作品,更連結其人生,甚至放大到整個時代,清晰而完整地掌握了海明威的生命景觀,徹底挖掘了冰山下的巨人軌跡。從海明威熱愛的事物、心中的作家排行榜、不可思議的精簡語言風格,到他所經歷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生活的時代氛圍,乃至於現代主義風潮及美國精神等複雜面相,全都在楊照的精闢解說下變得條理分明、清楚易懂。
海明威名著《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雖已出版多年,譯本無數,中文世界卻始終欠缺夠格的文本解讀,讓讀者明白作品本身的意涵、海明威為什麼寫下這些作品,而他又是以怎樣的人格特質寫下了這些不朽作品。楊照猶如文學偵探,一一蒐羅線索、破解謎團,帶領讀者真正深入海明威的文學世界,領略這位一代大家的魅力。
在那一聲遙遠的槍響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已經逝世超過五十年,他豐富精采的生命和作品仍不斷誘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他的世界。海明威是現代主義的大將,冰山理論的開山祖師;他也是戰地記者,熱愛挑戰的硬漢,結了四次婚的風流男子——但很可能多年來他都被誤解也被誤讀了。此時,結合《老人與海》文本與解讀海明威生平,正是重新體會「為什麼要讀海明威」的時刻。
◆新書發表會
「對決的人生: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4月21日(日)下午(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楊照經典學新書發表會 4月27日(六)下午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本書特色:
.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直白曉暢,兼具深度及趣味,有別於僅就作品文本的解讀角度。
.附海明威大事年表及延伸閱讀書目,方便讀者快速進入海明威文學世界的入門導覽。
了解20世紀經典大師的最完整導覽
★內文試閱:
自稱上輩子是印第安人的海明威
一九四○年代,有一段時間,海明威習慣在給朋友的信末,用一筆劃簡單?出三個山峰夾兩個山谷的符號代替簽名,或者該說,以那個符號作為他的簽名。那代表的是他給自己取的印地安名字,唸作Three Mountains。
海明威模仿印地安人以大自然現象命名的習俗。他覺得自己和印地安人關係密切,有時甚至說他上輩子是個印第安人。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開頭寫一個名叫尼克(Nick)的少年,在印第安部落附近長大的故事。小說集中最有名的一篇,標題就是「印第安部落」(“Indian Camp”)。
這篇小說描述尼克隨著醫生爸爸前往印第安部落,那裡有個女人難產需要救助。尼克的爸爸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緊急幫難產的印地安女人開刀剖腹,救出了卡在產道上的小孩。過程中女人當然痛得大叫。好不容易最困難的時刻度過了,尼克的爸爸半開玩笑地恭賀自己:「用如此簡陋的工具開刀,這是個值得刊登到醫學期刊上的案例啊!」
然而就在大家放鬆安心下來,感覺將母子從鬼門關前搶下來時,小說有了完全無從預期的轉折。他們發現在帳蓬裡,守在一旁的印地安丈夫死了,他用刀在自己喉嚨上狠狠地切開了一大道口子。顯然在那過程中,丈夫受不了聽到哀嚎、感受煎熬,以及覺得喪失妻兒的災難迫在眉睫的痛苦,他就自殺死了。
經此戲劇性的變化震撼,離開印第安部落的船上,尼克問了爸爸一連串的問題。
「女人生孩子都那麼辛苦嗎?」
「不,那是非常非常稀奇的。」
「他為什麼要自殺,爸?」
「我不知道,尼克。他受不了一些事吧,我猜。」
「很多男人自殺嗎,爸?」
「不多,尼克。」
「很多女人?」
「幾乎沒有。」
「會有嗎?」
「喔,有。她們有時候會。」
「爸?」
「嗯。」
「喬治叔叔去哪裡了?」
「他不會有問題的。」
「死很難嗎,爸?」
「不,我想應該蠻容易的,尼克。那要看情況。」
這是一段典型的「海明威式」對話。對話的每個句子都很短,而且接連的句子一個比一個短,製造出特殊的節奏。句子短到不能再短的單字,「爸?」「嗯。」,然後岔開來講一件看起來不相干的事,讓讀者喘口氣,接著出現了令人難忘的重點—「Is dying hard, Daddy?」「No, I think it’s pretty easy, Nick. It all depends.」很難解釋為什麼,但如此讀下來,那最後的兩句對話,就留在我們心中,久久不肯離去了。
多年之前,一位海明威的讀者,就中了這樣的毒,那是還沒成為舞者、編舞家,還在寫小說的林懷民。他寫過一篇小說,標題是〈虹外虹〉,小說最前頭,什麼都還沒開始講,在篇名底下,就引用了這兩句話,「Is dying hard, Daddy?」「No, I think it’s pretty easy, Nick. It all depends.」。〈虹外虹〉講的是一個年輕人下午到碧潭去游泳,先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然後竟換做他自己在水中抽筋,只差那麼一點點,他就淹死在水裡了。獲救後,他收拾了東西,搭公車回到台北熱鬧街頭,心中突然湧現出強烈的憤怒,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差點死掉,而且好像也不會有人在乎他才剛經歷了生死交關。「死很難嗎?」不難,還蠻容易的,有時候人莫名其妙就死了,更糟的是,你莫名其妙死了,這個世界還是繼續照常存在運作下去,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
海明威覺得自己跟印第安人很親近,其中一個理由是他非常喜歡打獵,他認同印第安人的狩獵文化。海明威一生熱愛幾件事:射擊(包含打獵)、棒球、拳擊、鬥牛,還有釣魚—不是在溪邊平靜安詳垂釣的那種釣魚,而是出海釣大魚,英文叫game fishing,在海裡尋釣動輒上千磅的大魚。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講的是釣魚的故事,駕著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裡釣馬林魚。海明威自己釣過的最大的馬林魚,有一千零四十磅重(四百多公斤)。這樣的活動,不是娛樂,是game,是有輸有贏的公平對決。就像印地安人的打獵,不是現代美國人的打獵。而是進到獵物的主場,忍受做為一個人在森林裡種種不利條件,公平地和動物對決。
這些他喜歡的事,打獵、拳擊、棒球、鬥牛和game fishing,有共通之處,都要面對夠強悍、夠格的敵人,也就是說,都必須面對挑戰。這正是海明威基本的生命情調,他最在意、最強調的就是:要是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海明威討厭紐約,對於紐約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評論:「這個城市出了什麼問題?這裡的鴿子都不會認真飛翔。」真的,紐約的鴿子和我們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鴿子一樣,他們都在敷衍,這裡動一下、那裡飛個幾公尺,從來不會認真地飛,從來不會讓人感覺到牠們是活在空中的動物,不會以牠們飛翔的姿勢與態度感動我們。海明威受不了這樣的鴿子,他受不了敷衍混日子,沒有挑戰、沒有危險。
海明威熱愛的事物

「楊照經典學」全面解析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文學硬漢與他的《戰地春夢》、《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生命故事就像冰山,顯露出來的只有十分之一,而那底下的十分之九始終少有人真正進入。楊照此回全面解析海明威這位特出的文學大家,不僅從其作品,更連結其人生,甚至放大到整個時代,清晰而完整地掌握了海明威的生命景觀,徹底挖掘了冰山下的巨人軌跡。從海明威熱愛的事物、心中的作家排行榜、不可思議的精簡語言風格,到他所經歷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生活的時代氛圍,乃至於現代主義風潮及美國精神等複雜面相,全都在楊照的精闢解說下變得條理分明、清楚易懂。
海明威名著《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雖已出版多年,譯本無數,中文世界卻始終欠缺夠格的文本解讀,讓讀者明白作品本身的意涵、海明威為什麼寫下這些作品,而他又是以怎樣的人格特質寫下了這些不朽作品。楊照猶如文學偵探,一一蒐羅線索、破解謎團,帶領讀者真正深入海明威的文學世界,領略這位一代大家的魅力。
在那一聲遙遠的槍響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已經逝世超過五十年,他豐富精采的生命和作品仍不斷誘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他的世界。海明威是現代主義的大將,冰山理論的開山祖師;他也是戰地記者,熱愛挑戰的硬漢,結了四次婚的風流男子——但很可能多年來他都被誤解也被誤讀了。此時,結合《老人與海》文本與解讀海明威生平,正是重新體會「為什麼要讀海明威」的時刻。
◆新書發表會
「對決的人生: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4月21日(日)下午(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楊照經典學新書發表會 4月27日(六)下午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本書特色:
.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直白曉暢,兼具深度及趣味,有別於僅就作品文本的解讀角度。
.附海明威大事年表及延伸閱讀書目,方便讀者快速進入海明威文學世界的入門導覽。
了解20世紀經典大師的最完整導覽
★內文試閱:
自稱上輩子是印第安人的海明威
一九四○年代,有一段時間,海明威習慣在給朋友的信末,用一筆劃簡單?出三個山峰夾兩個山谷的符號代替簽名,或者該說,以那個符號作為他的簽名。那代表的是他給自己取的印地安名字,唸作Three Mountains。
海明威模仿印地安人以大自然現象命名的習俗。他覺得自己和印地安人關係密切,有時甚至說他上輩子是個印第安人。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開頭寫一個名叫尼克(Nick)的少年,在印第安部落附近長大的故事。小說集中最有名的一篇,標題就是「印第安部落」(“Indian Camp”)。
這篇小說描述尼克隨著醫生爸爸前往印第安部落,那裡有個女人難產需要救助。尼克的爸爸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緊急幫難產的印地安女人開刀剖腹,救出了卡在產道上的小孩。過程中女人當然痛得大叫。好不容易最困難的時刻度過了,尼克的爸爸半開玩笑地恭賀自己:「用如此簡陋的工具開刀,這是個值得刊登到醫學期刊上的案例啊!」
然而就在大家放鬆安心下來,感覺將母子從鬼門關前搶下來時,小說有了完全無從預期的轉折。他們發現在帳蓬裡,守在一旁的印地安丈夫死了,他用刀在自己喉嚨上狠狠地切開了一大道口子。顯然在那過程中,丈夫受不了聽到哀嚎、感受煎熬,以及覺得喪失妻兒的災難迫在眉睫的痛苦,他就自殺死了。
經此戲劇性的變化震撼,離開印第安部落的船上,尼克問了爸爸一連串的問題。
「女人生孩子都那麼辛苦嗎?」
「不,那是非常非常稀奇的。」
「他為什麼要自殺,爸?」
「我不知道,尼克。他受不了一些事吧,我猜。」
「很多男人自殺嗎,爸?」
「不多,尼克。」
「很多女人?」
「幾乎沒有。」
「會有嗎?」
「喔,有。她們有時候會。」
「爸?」
「嗯。」
「喬治叔叔去哪裡了?」
「他不會有問題的。」
「死很難嗎,爸?」
「不,我想應該蠻容易的,尼克。那要看情況。」
這是一段典型的「海明威式」對話。對話的每個句子都很短,而且接連的句子一個比一個短,製造出特殊的節奏。句子短到不能再短的單字,「爸?」「嗯。」,然後岔開來講一件看起來不相干的事,讓讀者喘口氣,接著出現了令人難忘的重點—「Is dying hard, Daddy?」「No, I think it’s pretty easy, Nick. It all depends.」很難解釋為什麼,但如此讀下來,那最後的兩句對話,就留在我們心中,久久不肯離去了。
多年之前,一位海明威的讀者,就中了這樣的毒,那是還沒成為舞者、編舞家,還在寫小說的林懷民。他寫過一篇小說,標題是〈虹外虹〉,小說最前頭,什麼都還沒開始講,在篇名底下,就引用了這兩句話,「Is dying hard, Daddy?」「No, I think it’s pretty easy, Nick. It all depends.」。〈虹外虹〉講的是一個年輕人下午到碧潭去游泳,先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然後竟換做他自己在水中抽筋,只差那麼一點點,他就淹死在水裡了。獲救後,他收拾了東西,搭公車回到台北熱鬧街頭,心中突然湧現出強烈的憤怒,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差點死掉,而且好像也不會有人在乎他才剛經歷了生死交關。「死很難嗎?」不難,還蠻容易的,有時候人莫名其妙就死了,更糟的是,你莫名其妙死了,這個世界還是繼續照常存在運作下去,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
海明威覺得自己跟印第安人很親近,其中一個理由是他非常喜歡打獵,他認同印第安人的狩獵文化。海明威一生熱愛幾件事:射擊(包含打獵)、棒球、拳擊、鬥牛,還有釣魚—不是在溪邊平靜安詳垂釣的那種釣魚,而是出海釣大魚,英文叫game fishing,在海裡尋釣動輒上千磅的大魚。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講的是釣魚的故事,駕著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裡釣馬林魚。海明威自己釣過的最大的馬林魚,有一千零四十磅重(四百多公斤)。這樣的活動,不是娛樂,是game,是有輸有贏的公平對決。就像印地安人的打獵,不是現代美國人的打獵。而是進到獵物的主場,忍受做為一個人在森林裡種種不利條件,公平地和動物對決。
這些他喜歡的事,打獵、拳擊、棒球、鬥牛和game fishing,有共通之處,都要面對夠強悍、夠格的敵人,也就是說,都必須面對挑戰。這正是海明威基本的生命情調,他最在意、最強調的就是:要是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海明威討厭紐約,對於紐約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評論:「這個城市出了什麼問題?這裡的鴿子都不會認真飛翔。」真的,紐約的鴿子和我們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鴿子一樣,他們都在敷衍,這裡動一下、那裡飛個幾公尺,從來不會認真地飛,從來不會讓人感覺到牠們是活在空中的動物,不會以牠們飛翔的姿勢與態度感動我們。海明威受不了這樣的鴿子,他受不了敷衍混日子,沒有挑戰、沒有危險。
海明威熱愛的事物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