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A-3]高行健論 作者:劉再復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4/12/30
NT$ 499.00
作者:劉再復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4/12/30
作者簡介
劉再復,一九四一年生於福建南安,-九六三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一九八九年旅居美國,先後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任教,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著作有《性格組合論》、《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魯迅傳》、《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合著)、《放逐諸神》、《人論二十五種》、《告別革命》、《論高行健狀態》、《讀滄海》、《漂流手記》系列等二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
收回
目錄
馬悅然 序
第一輯 概論(寫於2000-2004年)
高行健和他的精神之路
《八月雪》:高行健的人格碑石
高行健的黑色鬧劇和普世性寫作--《叩問死亡》(中文版)跋
論高行健狀態
論高行健的文化意義
第二輯 舊作(寫於1987-1999年)
高行健與實驗戲劇
《山海經傳》序
高行健與文學的複調時代
《車站》與存在意義的叩問
《一個人的聖經》跋
中國文學曙光何處?
第三輯 評說(寫於2000-2003年)
內心煉獄的舞台呈現──《生死界》和高行健的內心戲劇
心靈戲與狀態劇──談《八月雪》與《周末四重奏》
閱讀《靈山》與《一個人的聖經》
高行健小說新文體的創造
高行健與作家的禪性
高行健與靈魂的自救
《文學的理由》(中文版)序
第四輯 散篇(寫於2000-2003年)
新世紀瑞典學院的第一篇傑作
獨立不移的文學中人
最有活力的靈魂──《靈山》香港版序
法蘭西的啟迪
面向歷史的訴說
高行健的第二次逃亡
經典的命運
附錄
為方塊字鞠躬盡瘁的文學大師──在香港城市大學歡迎馬悅然教授
演講會的致辭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作家的缺席
答《文學世紀》編輯顏鈍鈞、舒非問(2000年)
潘耀明:滿腔熱血酬知己
高行健創作年表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4/12/30
作者簡介
劉再復,一九四一年生於福建南安,-九六三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一九八九年旅居美國,先後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任教,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著作有《性格組合論》、《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魯迅傳》、《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合著)、《放逐諸神》、《人論二十五種》、《告別革命》、《論高行健狀態》、《讀滄海》、《漂流手記》系列等二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
收回
目錄
馬悅然 序
第一輯 概論(寫於2000-2004年)
高行健和他的精神之路
《八月雪》:高行健的人格碑石
高行健的黑色鬧劇和普世性寫作--《叩問死亡》(中文版)跋
論高行健狀態
論高行健的文化意義
第二輯 舊作(寫於1987-1999年)
高行健與實驗戲劇
《山海經傳》序
高行健與文學的複調時代
《車站》與存在意義的叩問
《一個人的聖經》跋
中國文學曙光何處?
第三輯 評說(寫於2000-2003年)
內心煉獄的舞台呈現──《生死界》和高行健的內心戲劇
心靈戲與狀態劇──談《八月雪》與《周末四重奏》
閱讀《靈山》與《一個人的聖經》
高行健小說新文體的創造
高行健與作家的禪性
高行健與靈魂的自救
《文學的理由》(中文版)序
第四輯 散篇(寫於2000-2003年)
新世紀瑞典學院的第一篇傑作
獨立不移的文學中人
最有活力的靈魂──《靈山》香港版序
法蘭西的啟迪
面向歷史的訴說
高行健的第二次逃亡
經典的命運
附錄
為方塊字鞠躬盡瘁的文學大師──在香港城市大學歡迎馬悅然教授
演講會的致辭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作家的缺席
答《文學世紀》編輯顏鈍鈞、舒非問(2000年)
潘耀明:滿腔熱血酬知己
高行健創作年表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