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003115a04fa52f4fc5fb40aee2867992

[957P] 世界名著作品集(24)老人與海(附:奇力馬扎羅的雪‧春潮)(全新譯校) 作者:海明威 譯者:葉純

NT$ 249.00


面對大海,他要挑戰的是尊嚴;
面對歲月,他要對抗的是時間;
面對雪山,他要征服的是自己;
面對春潮,他要運用的是機智!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葛列格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他以此為靈感,寫下了這個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是海明威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也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小說。出版四十八小時便銷售五百三十萬冊,創下出版史上的紀錄,海明威更以此書獲得了1953年普立茲獎和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連續84天都沒釣到一條魚的老漁夫,就在快要絕望之際,一條大魚映入他的眼簾。在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之後,他終於捕獲這條大魚,然而當他奮力把魚拖上岸時,大魚卻被鯊魚啃得只剩下骨架。老人與海的抗爭,充分顯示了人類不向命運低頭的硬漢作風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奇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寫於1936年。海明威以流暢的筆法倒敘男主角的生平,包括他的初戀、戰爭經歷,彷彿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心路歷程,可說是短篇小說的經典。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
海明威只花六天就完成的作品。描述密西根州的北國山城發生的一系列奇事,是海明威早期的中篇小說。

※【海明威名言】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戰鬥,若是向命運低頭,你就輸了!
*我試著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男孩,一個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但如果我把它們寫得夠好夠真實,它們就能象徵著很多事情。
*象徵主義是知識分子的新花樣。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魚就是魚。鯊魚全是鯊魚,不比別的鯊魚好,也不比別的鯊魚壞。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說。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勝利者一無所獲。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本書特色:

※二十世紀美國著名大文豪海明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及普立茲獎的得獎之作!也是海明威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也是海明威自認「他這輩子最好的作品」!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所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甫出版便銷售數百萬冊,創下出版史紀錄!
※本書係根據真人真事描寫,主角聖地牙哥的原型,是來自於古巴老漁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富恩特斯當了海明威的船長和廚師約30年。他於1897年出生於加那利群島的蘭薩羅特島,於22歲時長居古巴,死於2002年,享年104歲。
※曾三度改編成電影!1958年同名電影上映,在第三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榮獲最佳原創音樂獎及入圍最佳男主角獎;1990年再度被改編,由安東尼昆飾演。獲得艾美獎的肯定;1999年拿下第七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目錄:

【出版總序】文學的陽光 VS.生命的陰霾:海明威和他的作品   陳曉林
賞味《老人與海.雪山.春潮》:人的命運與尊嚴   葉純
老人與海
奇力馬扎羅的雪
春潮
*第一部 紅色和黑色的笑聲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二部 奮鬥求生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三部 大戰中的男人們以及社會的消亡
第11章
第12章
*第四部 一個偉大民族的消亡以及美國人的形成和敗壞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作者簡介>

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古巴記者及作家。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晚年在愛達荷州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於這段期間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並以此書獲得普立茲獎及諾貝爾文學獎。二次大戰時,則以親身參與西班牙內戰的經歷,寫成著名的《戰地鐘聲》一書。他的作品充滿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對美國文學的發展具有極深遠的影響。

譯者:葉純
資深翻譯,曾參與過多本經典文學作品的翻譯。


★內文試閱:

‧出版總序

文學的陽光VS.生命的陰霾:海明威和他的作品

一九五三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所公布的理由,主要是宣稱他對「小說敘事藝術那強而有力、饒具風格的精湛駕馭」;但事實上,眾所周知的是,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舉世讀者的喜愛與肯定,並非只因在文學技法上的精擅或突破,而更是由於在主題、內容和價值觀上,對現代西方文壇的衝撞和啟發。
就這個意義而言,因為評獎委員們在視域和膽識上的保守自閉,以致一再與真正偉大的作家、作品失之交臂的諾貝爾文學獎,在當年頒給了海明威,固然是使海明威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得以實至名歸的適時之舉;然而,又何嘗不是這個獎藉著對海明威的文學譽望錦上添花,而自證其畢竟尚能慧眼識才的一次契機?事實上,到了海明威推出令世界文壇震撼的名篇《老人與海》之際,他在歐美文學界的地位,及在讀者大眾心目的形象,均已經戛戛獨絕,而且屹立不移了。

現代文學的掌旗人
長年以來,海明威是公認的現代主義文學旗手及二十世紀美國傑出作家;但海明威的作品何以既予人以戛戛獨絕的「存在」感受,而又能被推崇為具有普世共通的「經典」意義,卻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謎題。海明威作品的魅力,其實就潛藏在這個看似相當弔詭的謎題中。
包括不少詳研海明威生平的傳記作者,以及深入剖析海明威作品的文學評論家在內,一般咸認海明威是陽剛、勇敢、雄偉、簡潔、明朗的表徵,無論就人格特質或就寫作風格而言,均是如此。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不過,若是仔細參詳海明威生平及作品可資互相對映之處,便不難發覺:他在文學創作上一貫追尋、探索、表現某種令人神往的明朗與雄偉之境界,與他一直試圖克服生命中那種若隱若現、但呼之欲出的厭煩、壓抑與陰霾,乃是互有關連的情景。
換言之,海明威藉由文學創作來召喚生命的陽光,庶幾可以克服或抑制那些蠢蠢欲動的陰影。自小,海明威就擁有一顆特別善感的文學心靈,例如他在六歲時即對「人必將死亡」一事有著獨特的感知,並為之顫慄;又如他對性格專斷、不苟言笑、嚴持基督教規戒的母親在感情上十分疏離;對身為醫生的父親在他幼年時帶著他狩獵、釣魚,養成了他日後熱愛大自然的性向非常感念,但對父親在母親面前窩囊瑟縮、一籌莫展,他則深惡痛絕,(父親終於在長期壓抑後自殺,更是海明威一生未曾擺脫的夢魘)。
海明威作品中,對「父與子」錯綜情結的反覆探索、對兒時與父親在湖畔度假、在印地安營地交朋結友的一再緬懷,都反映了他心中的陽光與陰霾在交互糾纏。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