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G-4/+12]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孤獨的說明書,寂寞的指南針 (全新譯本)作者:夏爾.皮耶.波特萊爾
NT$ 299.00
作者:夏爾.皮耶.波特萊爾
目錄
導讀 波特萊爾與浪漫主義/林斯諺
推薦序 波特萊爾的弱反擊,現代人們的私共鳴/張力中
獻詞/致阿色納.吳色葉
1.異鄉人
2.老婦人的絕望
3.藝術家的祈禱文
4.取悅於人者
5.雙重的房間
6.每個人都有他的妄想
7.小丑和愛神
8.狗與香水瓶
9.壞玻璃匠
10.凌晨一點鐘
11.野女人和小情婦
12.人群
13.寡婦們
14.賣藝的老人
15.點心
16.時鐘
17.頭髮中的世界
18.邀遊
19.窮人的玩具
20.仙女的禮物
21.愛神、財神、榮耀
22.黃昏的微明
23.孤獨
24.計畫
25.美麗的多羅泰
26.窮人的眼睛
27.英勇的死亡
28.偽幣
29.慷慨的賭徒
30.繩子——致愛德華.馬奈
31.天賦
32.酒神之杖——致弗朗茲.李斯特
33.陶醉吧
34.已經到了
35.窗
36.繪畫的欲望
37.月亮的恩惠
38.哪一個是真的她?
39.純種馬
40.鏡子
41.海港
42.情婦的畫像
43.多情的射手
44.湯和雲
45.靶場和墓園
46.光環的失落
47.畢絲杜麗小姐
48.在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49.把窮人們打倒吧!
50.善良的狗——致約瑟夫.史蒂文斯
跋
波特萊爾生平與著作年表
譯者後記 他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胡小躍
作者簡介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他於1821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畫家的兒子。他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因愛母至深,母親的再嫁使他對世界懷著反叛及怨恨。先父的遺產更使他得以過著豪華、頹廢、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及鴉片迷藥,都在他創作的詩歌中畫出了奇異的蒼白的色彩。最後他貧病交迫、抑鬱而終,得年46歲。
波特萊爾最早的作品是兩本藝術評論著作《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在這之後,他翻譯了許多愛倫.坡的作品。波特萊爾是法國象徵主義和散文詩的先驅,更影響了後世的蘭波和馬拉美等人。1857年,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引起了社會衛道者的強烈反感,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波特萊爾堅信「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評論界驚恐地稱呼他為「惡魔詩人」,卻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不朽地位。
在《惡之華》之後,波特萊爾出版了《巴黎的憂鬱》(即本書),首創「散文詩」體裁之稱,企圖表達「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與《惡之華》並列波特萊爾的最高傑作。
譯者簡介
胡小躍
法語翻譯與審定,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02年獲頒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是為文藝騎士。
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
▍關於人生,波特萊爾說:
人生是一座醫院,每個人都想換床位。
這位寧願面對火爐受苦,那位覺得靠近窗口才能康復。
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想知道、想試一試、想了解自己的命運;
更合理的解釋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關於疏離,波特萊爾說: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合群,享受合群是一種藝術。
不懂得與眾人分享自己孤獨的人,
也不會懂得在忙碌的人群中保持自己的孤獨。
▍關於孤獨,波特萊爾說:
孤獨可能只對那些無所事事、放蕩不羈的人才是危險的,
因為這些人用激情和幻想來充實孤獨。
只有能證明自己與別人平等的人才能與別人平等;
只有能獲得自由的人才配得上享受自由。
▍關於愛情,波特萊爾說:
互相了解竟如此困難,思想是多麼難以溝通,
哪怕是在相愛的人之間!
有些女人讓人想去戰勝她們、享受她們,
但有的女性卻使人想在她的目光下慢慢地死亡。
▍關於快樂,波特萊爾說:
在人的生命當中,負責宣告好消息的只有一秒鐘。
我常常覺得,我的快樂就是一直往前走,
不知道去哪裡,也不需要有人為此擔心。
每個人身上都有天然的鴉片成分,它不停地分泌和代謝。
快感之中的力量造就了實實在在的不安和痛苦。
▍關於人性,波特萊爾說:
我和同樣多的人握過手,事先卻沒有考慮買副手套。
我對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對自己也不滿。
但我並不是最沒用的人,也不比自己所蔑視的那些人更低下。

目錄
導讀 波特萊爾與浪漫主義/林斯諺
推薦序 波特萊爾的弱反擊,現代人們的私共鳴/張力中
獻詞/致阿色納.吳色葉
1.異鄉人
2.老婦人的絕望
3.藝術家的祈禱文
4.取悅於人者
5.雙重的房間
6.每個人都有他的妄想
7.小丑和愛神
8.狗與香水瓶
9.壞玻璃匠
10.凌晨一點鐘
11.野女人和小情婦
12.人群
13.寡婦們
14.賣藝的老人
15.點心
16.時鐘
17.頭髮中的世界
18.邀遊
19.窮人的玩具
20.仙女的禮物
21.愛神、財神、榮耀
22.黃昏的微明
23.孤獨
24.計畫
25.美麗的多羅泰
26.窮人的眼睛
27.英勇的死亡
28.偽幣
29.慷慨的賭徒
30.繩子——致愛德華.馬奈
31.天賦
32.酒神之杖——致弗朗茲.李斯特
33.陶醉吧
34.已經到了
35.窗
36.繪畫的欲望
37.月亮的恩惠
38.哪一個是真的她?
39.純種馬
40.鏡子
41.海港
42.情婦的畫像
43.多情的射手
44.湯和雲
45.靶場和墓園
46.光環的失落
47.畢絲杜麗小姐
48.在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49.把窮人們打倒吧!
50.善良的狗——致約瑟夫.史蒂文斯
跋
波特萊爾生平與著作年表
譯者後記 他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胡小躍
作者簡介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他於1821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畫家的兒子。他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因愛母至深,母親的再嫁使他對世界懷著反叛及怨恨。先父的遺產更使他得以過著豪華、頹廢、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及鴉片迷藥,都在他創作的詩歌中畫出了奇異的蒼白的色彩。最後他貧病交迫、抑鬱而終,得年46歲。
波特萊爾最早的作品是兩本藝術評論著作《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在這之後,他翻譯了許多愛倫.坡的作品。波特萊爾是法國象徵主義和散文詩的先驅,更影響了後世的蘭波和馬拉美等人。1857年,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引起了社會衛道者的強烈反感,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波特萊爾堅信「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評論界驚恐地稱呼他為「惡魔詩人」,卻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不朽地位。
在《惡之華》之後,波特萊爾出版了《巴黎的憂鬱》(即本書),首創「散文詩」體裁之稱,企圖表達「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與《惡之華》並列波特萊爾的最高傑作。
譯者簡介
胡小躍
法語翻譯與審定,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02年獲頒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是為文藝騎士。
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
▍關於人生,波特萊爾說:
人生是一座醫院,每個人都想換床位。
這位寧願面對火爐受苦,那位覺得靠近窗口才能康復。
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想知道、想試一試、想了解自己的命運;
更合理的解釋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關於疏離,波特萊爾說: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合群,享受合群是一種藝術。
不懂得與眾人分享自己孤獨的人,
也不會懂得在忙碌的人群中保持自己的孤獨。
▍關於孤獨,波特萊爾說:
孤獨可能只對那些無所事事、放蕩不羈的人才是危險的,
因為這些人用激情和幻想來充實孤獨。
只有能證明自己與別人平等的人才能與別人平等;
只有能獲得自由的人才配得上享受自由。
▍關於愛情,波特萊爾說:
互相了解竟如此困難,思想是多麼難以溝通,
哪怕是在相愛的人之間!
有些女人讓人想去戰勝她們、享受她們,
但有的女性卻使人想在她的目光下慢慢地死亡。
▍關於快樂,波特萊爾說:
在人的生命當中,負責宣告好消息的只有一秒鐘。
我常常覺得,我的快樂就是一直往前走,
不知道去哪裡,也不需要有人為此擔心。
每個人身上都有天然的鴉片成分,它不停地分泌和代謝。
快感之中的力量造就了實實在在的不安和痛苦。
▍關於人性,波特萊爾說:
我和同樣多的人握過手,事先卻沒有考慮買副手套。
我對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對自己也不滿。
但我並不是最沒用的人,也不比自己所蔑視的那些人更低下。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