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O-6]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1/3流行文化的+1/3國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作者:李政亮
NT$ 329.00
目錄
◎推薦序
<走進中國看拆哪>
──周奕成(專欄作家、政治運動者)
◎前言:讓人驚豔、疑惑又難以理解的中國景象
◎認識的第一步──詞彙裡的中國
第一篇 流行文化核心
【流行文化 重要事件年表】
.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電影:馮小剛啟示錄
馮小剛的拍片軌跡
僵硬的主旋律電影
《唐山大地震》的文化政治
.英雄形象,殺人遊戲與白領職場小說
勝者為王的生存邏輯
從消費情境回歸職場現實
上班族的通關秘笈
中產階級的現實困境
.需要快感的時代
《娛樂至死》的反思
激情的演員們
網路世界傳奇
.韓寒旋風與迷思
八○後作家韓寒
批判者韓寒
兩個韓寒
.無力者的反抗與道德壓抑快感
潔淨社會的管理機制
管理媒介的力量
道德旗幟的飄揚
.中國足球啟示錄
呼喚足球
悲情不斷的世界盃足球賽
中國足球為何扶不起?
中國足球內幕
◎注釋
第二篇 兩岸三地國族想像
【兩岸三地 重要事件年表】
.兩岸影像的文化想像
香港電影在臺灣
間諜片時代
鞏固意識型態的軍事政宣電影
臺灣電影的中國想像
中國電影裡的臺灣
國共和解下的影視作品
.中港之間的香港故事
從避居之所到家在香港
回歸之路
中港之間的價值衝突
.一觸即發的中日關係?
相互纏繞的近代史
層層疊加的日本想像
緊繃的中日關係
二○一一年,中日兩國的歷史轉折點
.重層的進化思想與「西方」想像
社會進化論的西方源起
與西方現代性的初步接觸
社會進化論在中國的初始
福澤諭吉與梁啟超
中國的國民性問題
毛澤東時期的改造
鄧小平時代的轉化
開始裂解的「西方」想像
百年圓夢
.人人都在用歷史
文化熱之下的歷史想像
陳寅格與顧准熱
大國崛起與資本堆積下的歷史想像
魯迅或胡適?
◎注釋
第三篇 日常生活現場
【日常生活 重要事件年表】
.尋醫記
過度市場化之下的醫療體驗
中國醫保vs. 臺灣健保
求醫潛規則
.中國的房事問題
房價飆漲下的眾生相
房屋拆遷悲劇
感性將克服現狀?
.第四座大山:光怪陸離的幼兒小學教育
幼兒園入園難
入學贊助費
沒有歡樂的童年
教育,不只是教育問題
.大學的想像與亂象
大學角色的變化
中國學術環境觀察
抄襲造假惡風
.過度市場化的臨界點
中國式市場化
欠缺討論的「公共」
真假難辨的市場神話
過度市場化的道德危機
.「平民經濟學家」郎咸平
郎咸平旋風的出現
冰棍理論與郎咸平批判
平民經濟學家
. 公民社會之路
從新權威主義、民主先導論到civil society的出現
公共性的喪失與媒體新空間
公民社會該走向何方?
◎注釋
◎後 記
收回
序
推薦序
走進中國看拆哪
李政亮是這個世代的臺灣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進行觀察與評論的重要一人。這個重要性首先來自他參與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的生活。從西元二○○○年起,政亮在中國求學、研究、教學、寫作,先是在北京大學讀博士,後來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職,在中國社會裡有融入的身分與持續的生活,這或許正是他的兩本中國文化評論集—一年多前的《走進都會中國》,以及這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

◎推薦序
<走進中國看拆哪>
──周奕成(專欄作家、政治運動者)
◎前言:讓人驚豔、疑惑又難以理解的中國景象
◎認識的第一步──詞彙裡的中國
第一篇 流行文化核心
【流行文化 重要事件年表】
.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電影:馮小剛啟示錄
馮小剛的拍片軌跡
僵硬的主旋律電影
《唐山大地震》的文化政治
.英雄形象,殺人遊戲與白領職場小說
勝者為王的生存邏輯
從消費情境回歸職場現實
上班族的通關秘笈
中產階級的現實困境
.需要快感的時代
《娛樂至死》的反思
激情的演員們
網路世界傳奇
.韓寒旋風與迷思
八○後作家韓寒
批判者韓寒
兩個韓寒
.無力者的反抗與道德壓抑快感
潔淨社會的管理機制
管理媒介的力量
道德旗幟的飄揚
.中國足球啟示錄
呼喚足球
悲情不斷的世界盃足球賽
中國足球為何扶不起?
中國足球內幕
◎注釋
第二篇 兩岸三地國族想像
【兩岸三地 重要事件年表】
.兩岸影像的文化想像
香港電影在臺灣
間諜片時代
鞏固意識型態的軍事政宣電影
臺灣電影的中國想像
中國電影裡的臺灣
國共和解下的影視作品
.中港之間的香港故事
從避居之所到家在香港
回歸之路
中港之間的價值衝突
.一觸即發的中日關係?
相互纏繞的近代史
層層疊加的日本想像
緊繃的中日關係
二○一一年,中日兩國的歷史轉折點
.重層的進化思想與「西方」想像
社會進化論的西方源起
與西方現代性的初步接觸
社會進化論在中國的初始
福澤諭吉與梁啟超
中國的國民性問題
毛澤東時期的改造
鄧小平時代的轉化
開始裂解的「西方」想像
百年圓夢
.人人都在用歷史
文化熱之下的歷史想像
陳寅格與顧准熱
大國崛起與資本堆積下的歷史想像
魯迅或胡適?
◎注釋
第三篇 日常生活現場
【日常生活 重要事件年表】
.尋醫記
過度市場化之下的醫療體驗
中國醫保vs. 臺灣健保
求醫潛規則
.中國的房事問題
房價飆漲下的眾生相
房屋拆遷悲劇
感性將克服現狀?
.第四座大山:光怪陸離的幼兒小學教育
幼兒園入園難
入學贊助費
沒有歡樂的童年
教育,不只是教育問題
.大學的想像與亂象
大學角色的變化
中國學術環境觀察
抄襲造假惡風
.過度市場化的臨界點
中國式市場化
欠缺討論的「公共」
真假難辨的市場神話
過度市場化的道德危機
.「平民經濟學家」郎咸平
郎咸平旋風的出現
冰棍理論與郎咸平批判
平民經濟學家
. 公民社會之路
從新權威主義、民主先導論到civil society的出現
公共性的喪失與媒體新空間
公民社會該走向何方?
◎注釋
◎後 記
收回
序
推薦序
走進中國看拆哪
李政亮是這個世代的臺灣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進行觀察與評論的重要一人。這個重要性首先來自他參與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的生活。從西元二○○○年起,政亮在中國求學、研究、教學、寫作,先是在北京大學讀博士,後來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職,在中國社會裡有融入的身分與持續的生活,這或許正是他的兩本中國文化評論集—一年多前的《走進都會中國》,以及這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