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tw-11134207-7r98z-lsjh3vn3rnwy46

[502A-3]為什麽最愛孩子的人傷孩子最深 作者:任源源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

NT$ 285.00


作者:任源源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


學習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家庭和學校需要做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而不是通過打壓、逼迫等方式來進行。任老師以多年與學生和家長打交道的經驗告訴各位家長,現今的學校教育是怎樣的,老師的思想如何,孩子在學校又是怎樣的表現,孩子心里在想什麼,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怎樣讓孩子主動學習……大量的實際生活案例將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狀況一一呈現在家長面前,讓父母看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另一面,更加了解孩子,真正地學會愛孩子。

任源源,山西省文水縣中學老師,1980年生人。
收回
目錄
Part1 教育,既要教知識,更要育心靈 
1.孩子的心是豐富的種子,教育要做的只是澆灌,促使幼苗成長 
2.把我的青春還給我——讓孩子走他們的人生路 
3.孩子需要真實的生活體驗,智力的開發不能以心靈的缺失為代價 
4.知識填充的是頭腦,需要成長的則是心靈 

Part2 缺陷是一種財富,錯誤是一種資源 
1.孩子需要的是成長,而不是完美 
2.是缺陷還是優點,就看你從哪個角度看 
3.絕大多數的缺陷后面,都有可能隱藏着一個優點 
4.孩子的某些「缺陷」,只是因為我們的目光帶有功利色彩 
5.錯誤是果,缺陷是根 
6.用辯證法的思想來看待錯誤 
7.絕大多數錯誤都能被轉化為一種可利用的資源 

Part3 評價孩子是一件神聖的事情 
1.評價體系不單一,孩子才能散發出各色光芒 
2.最常見的幾種容易傷害孩子的評價方式 
(1)否定孩子的希望 
(2)在不適合作出明確評價的時候具體地評價 
(3)將不恰當的橫向比較作為評價的依據 
3.如何正確有效地對孩子進行評價 

Part4 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制定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 
1.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用正確的愛來建立起孩子對自己正確的愛 
2.家長必須具備的一些教育理念 
(1)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2)只有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起點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3)教育遠不止於課堂,生活中處處有教育 
(4)孩子的能力和想法是他起航的翅膀 
(5)教育拒絕「豆腐渣」,「奠基」比「剪彩」更重要 
(6)千萬不要把孩子當作攀比和誇耀的資本 
(7)客觀、理性地對待老師和孩子的矛盾 
(8)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先學會正確與孩子溝通 
3.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育目標 

Part5 別用情商換智商 
1.孩子要的是100分的成長,而不是100分的成績 
2 良好的「情商」是建築人生廣廈的基石

Part6 打造適宜孩子成長的微環境 
1.父母不僅是孩子心靈的港灣,更是領路人 
(1)大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2)外界的負面影響到處都可能存在 
(3)即便是毫不起眼的外界因素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4)如何避免不利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2.好家庭更容易培養好孩子 
(1)好家庭勝過好學校 
(2)追求比擁有本身更能激發人的興趣和動力 
(3)人和氛圍才是好家庭的核心 
(4)增進親子關系,家庭活動是最佳平台 
(5)尊重孩子的社交生活,不以愛的名義圈養孩子 
(6)營造好空間,把生活中的美好通過細節傳遞給孩子 

Part7 接受孩子的差異性,讓他們循着自己的個性發展 
1.能否因人施教直接決定着教育的成敗 
(1)不顧孩子的性格特征 
(2)不顧孩子的心理需求 
(3)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 
2.正確認識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 
(1)看似完美的性格未必真的沒問題 
(2)順應孩子的性格特征 
(3)父母要注意自己性格和孩子性格的差異 
(4)各種性格的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注意的方面 
3.孩子就如司機手里的方向盤,怎麼轉要看家長的引導 

Part8 五種「問題」孩子的應對方法 
1.只看到孩子的問題,看不到優點才是大問題 
2.常見問題的成因與對策 
(1)放縱型孩子:溫和和關愛配合堅定 
(2)偏執型孩子: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善加引導 
(3)自卑型孩子:用關愛給予他們信心 
(4)孤僻型孩子:試着用他們的方式思考和表達 
(5)自滿型孩子:制定一個足夠誘惑力的新目標 

附錄 家長如何直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1.做好學前准備工作 
2.做好學情監測 
(1)監測內容 
(2)監測方法與途徑 
3.指導孩子高效學習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